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放射手術科常見疾病

疾病名稱
腦部動靜脈畸形 腦膜動靜脈瘻管 腦膜瘤
聽神經瘤 顱咽管瘤 腦下垂體瘤
轉移性腦瘤 海綿狀血管瘤 三叉神經痛

 

放射手術科團隊簡介

     
       腦內深部病灶使用傳統外科手術較為困難,且病人需要承受相當大的手術風險及手術後遺症。上述腦病灶若改用加馬刀放射手術治療,可使病患在安全、有效的情況下接受得到滿意的結果。加馬刀放射手術 ( gamma Knife radiosurgery )是一種先進的腦部治療方式,它結合了立體定位技術、三度空間影像掃描、電腦計算、及定點聚焦放射治療;利用192顆Co-60射線,由多處射源集中照射顱內病灶,誤差值小於0.5mm,對腦周圍組織傷害可降至最低,隔日即可恢復居家生活,成為腦內深部手術的一種新利器。

       目前全球接受加馬機治療的患者已超過一百多萬人,雙和醫院引進新型加馬機Perfexion,14年來治療的腦部病變個案已多達2556人。加馬刀放射手術不僅可長期控制腦瘤而延長病人的存活率,並可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效果斐然。以加馬刀治療腦瘤,是經過立體定位影像的精密電腦計算,醫師決定適當放射劑量,再做腦瘤的精準放射治療,使腫瘤不再成長,穩定控制縮小。腦部良性腫瘤(如腦膜瘤、聽神經瘤等),治療後其長期控制率達87%-98%,定期MRI檢查顯示腫瘤縮小或不成長,控制率良好,不需再動開顱手術切除。而惡性腫瘤,根據團隊累積經驗和國外報告,加馬刀對癌症轉移性腦瘤,尤其位於腦深部的較小轉移癌,效果良好。治療2-3月後可顯示腫瘤縮小。雖以後惡性腫瘤可能復發,但可能延長病人的存活時間,重要的是病人之生活品質改善,可順利配合原發疾病的內科或其他治療。在小型血管病變部分(如動靜脈畸形及腦膜動靜脈瘻管),2年成功率為8-9成,大型病灶則需延長追蹤期至3-5年,約60%病灶消失,大部分病人無嚴重副作用,病患滿意度高。三叉神經痛患者治療後2-3月82%疼痛明顯減緩,55%不需再用藥。可見加馬機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對適用的相關疾患病人來說,的確為一項相對安全、迅速而先進的治療選擇。。

       目前加馬刀中心成員包括中心主任醫師一位、五位專兼職主治醫師、一位放射物理師、一位個案管理師及兩位護理師。上述成員,包含神經外科、放射腫瘤科及放射診斷科等跨科合作之人員,組成專業、全能的治療團隊,秉持以「病人為中心」之服務導向,推動全人、全責及長期追蹤照護,營造安全、舒適、溫馨的就醫環境,來服務腦內腫瘤及血管病變之病患。

團隊主任
成員介紹

團隊主任

鍾文裕 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 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專長
動靜脈畸形、血管瘤、良性腦瘤、惡性腦瘤、三叉神經痛之手術、立體定位手術、加馬刀治療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

經歷
- 部定助理教授
- 台北榮民總醫院功能性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 台北榮民總醫院功能性神經外科主任
- 高雄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 立體定位功能性神經外科暨放射手術學會榮譽理事長

成員介紹

雙和醫院

林家瑋 醫師

  • 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 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專長

  • 腦腫瘤手術及放射線治療、腦部血管性疾病放射線治療、三叉神經痛手術及放射線治療、頸脊症及腰脊症、周邊神經手術、腦中風、頭部外傷手術

學歷

  • 2000-2009 臺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 1995-1998 臺北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 1985-1992 臺北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經歷

  • 2020.08-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外科學科神經外科主任
  • 2017.08- 臺北醫學大學管理發展中心副主任
  • 2016.02- 臺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教授
  • 2015.08-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外科學科教授
  • 2013.08-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院長
  • 2013.02- 臺北醫學大學神經再生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 2019.12-2023.09 臺北醫學大學管理發展中心國際醫療中心主任
  • 2011.02-2015.07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外科學科副教授
  • 2009.06-2011.07 臺北醫學大學聯合臨床試驗研究中心副主任
  • 2008.06-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 2008.06-2013.01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羅偉倫 醫師

  • 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 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專長

  • 動作障礙疾病手術(巴金森症及 原發性顫抖)-深部腦刺激術、高頻熱凝燒灼手術等。 癲癇手術-顳葉切除術、深部電極植入監測手術、迷走神經刺激術等。 慢性疼痛手術-神經阻斷手術、硬脊膜外神經分離術、背根神經進入區阻斷術、脊髓刺激術。 頭頸部及顏面疼痛手術(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叢聚型頭痛等)-加馬刀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後枕神經刺激術等。腦腫瘤-膠質瘤、腦膜瘤等。

學歷

  • 2015-2020 臺北醫學大學神經再生醫學博士學位學程博士
  • 2010-2016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士

經歷

  • 2024.04- 臺北神經醫學中心醫務部副主任
  •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 2021.06-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外科學科助理教授

李祐萱 醫師

  • 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 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專長

  • 加馬刀腦瘤治療(惡性腦瘤、腦轉移、聽神經瘤、動靜脈畸形等)、微創動作障礙手術、帕金森氏症、深部腦刺激、疼痛超音波注射,慢性疼痛關節痛治療,下背痛、周邊神經損傷、增生療法

學歷

  • 臺北醫學大學 神經再生醫學博士班
  • 臺北醫學大學 生物技術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 學士後醫學系

經歷

  • 亞東醫院一般醫學住院醫師
  • 雙和醫院神經外科總醫師

呂岳勳 醫師

  • 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 影像醫學部主任

專長

  • 介入性神經血管內治療術、急性缺血性中風之動脈取栓、傳統X光片及磁振造影診斷報告製作、電腦斷層診斷報告製作、切片及引流、腫瘤栓塞/熱射頻腫瘤治療、急性出血性栓塞、AI研究

學歷

  • 2017-2020 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
  • 1996-2003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學士

經歷

  •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影像醫學科代主任
  • 2021.03-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放射線學科講師
  • 2021.01-2021.03 臺北癌症中心其它人員
  • 2013.07-2020.01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放射科主任
  • 2011.12-2013.06 國立陽明大學宜蘭附設醫院放射科主治醫師

黃柏瑋 醫師

  • 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 放射腫瘤科總醫師

專長

  • 腫瘤放射線治療(乳癌、婦科腫瘤、頭頸癌、肺癌、攝護腺癌、腸胃道腫瘤)、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加馬刀治療、螺旋刀放射線治療、癌症疼痛治療、腫瘤近接放射治療

學歷

  • 臺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 博士班進修中
  •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

  • 臺北醫學大學-雙和醫院 放射腫瘤科 總醫師
  • 日本札幌高機能放射線治療中心(SAFRA, Sapporo High Functioning Radiotherapy Center)質子訓練
  • 南韓首爾國立大學放射腫瘤科交換實習
  • 臺北榮民總醫院 重粒子及放射腫瘤部 送訓住院醫師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放射腫瘤科 送訓住院醫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