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波刀

磁振造影導航聚焦超音波

 

什麼是神波刀?

許多民眾有手抖的困擾,而嚴重的手抖除了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也常造成社交時的尷尬場面。顫抖其實是一種蠻常見的症狀,在醫院門診也經常遇到這類困擾的病患來諮詢,當藥物治療無法使原發性顫抖緩解或改善帕金森氏症症狀,則非侵入式的聚焦超音波治療是治療方案的其中一個選擇。聚焦超音波治療術是針對腦中可能造成顫抖症狀的區域,運用超音波進行治療。此治療無需開顱或放入植入物,僅需利用到磁振造影(MRI)與聚焦超音波。

超音波腦治療,又稱為神波刀,是可以讓醫師在無需開顱、開孔、或全身麻醉的狀況下,使用超音波穿過頭顱聚焦於腦部深層進而治療一個非常明確的區域。神波刀治療是結合了磁振造影與高強度聚焦超音波兩種科技的治療方式。高強度聚焦超音波(Focused Ultrasound) 可在腦部聚焦產生熱、進而造成達到治療的效果。磁振造影則能讓醫師精確的判斷與定位治療區域,並於治療時偵測溫度變化。

什麼是原發性顫抖?


原發性顫抖(Essential Tremor)是一種動作障礙疾病,影響肢體肌肉,非自主的顫抖如頭部、手部、聲音、甚至是腿部或軀幹,有些患者甚至會感到身體裡面的顫抖。原發性顫抖會隨著時間惡化,嚴重時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包括用餐、穿衣、書寫等。原發性顫抖會在進行活動時產生,靜止狀態時則不會發作。

原發性顫抖是動作障礙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根據國際原發性顫抖基金會的資料,北美有超過一千萬人罹患此疾病。較常發生於年紀超過40歲或以上者,但也有部分患者於20歲左右時甚至青春期時被診斷出來。

原發性顫抖的主要症狀

– 短時間內無法控制的晃動
– 一般是由單一側開始
– 先影響手部,一隻手或雙手
– 可能影響聲音或頭部
– 持續性點頭
– 情緒緊張時或有目的性的動作時會加劇顫抖
– 平衡問題(極少數情況下)

什麼是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好發於老年人的疾病,大多數病人於五十至六十歲之間發病,不過也有少數有家族遺傳的病人在年輕時就發病。而疾病的特色包含手腳會不由自主地顫抖、肢體僵硬、面部較無表情、行動變得緩慢、走路變得不穩、平衡變差容易跌倒。值得注意的是在靜止時就會有顫抖的情形,而且通常從單側肢體開始出現。

會造成上述症狀是因為中腦的黑質組織內的多巴胺細胞退化死亡,導致大腦中缺乏多巴胺,也就造成肢體顫抖,身體僵直、行動緩慢的症狀。而隨著神經退化的數量越多,症狀也越嚴重。但目前分泌多巴胺的神經細胞退化的真正機轉仍不清楚。

在巴金森氏症疾病初期主要是藥物治療,以短效型及長效型的多巴胺藥物為主,以彌補神經退化所減少的分泌量。在疾病初期藥物通常效果不錯,但隨著疾病的進展,症狀會越來越明顯,所需使用的藥量也會增加,便容易產生藥物相關的副作用,包括幻覺、噁心、腸胃不適,甚至全身不自主的肢體異動症等。

在巴金森氏症疾病後期,如果藥物治療的效果不佳,或是產生嚴重的藥物副作用,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以改善病患之生活品質。

原發性顫抖與巴金森氏症區別:


原發性顫抖巴金森氏症
顫抖為主要的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會有
行走時平衡問題或步態不穩
症狀包括運動遲緩症、僵硬、顫抖、平衡等
書寫時字體較大、且搖晃書寫時較慢且字體較小
一半以上的患者為家族病史少有家族遺傳
通常影響身體雙側一般由單邊開始影響,然後發展為雙邊
可於任何年齡罹患,較常見為中年一般罹患年齡約為60歲
影響雙手、頭部、聲音影響手腳,較少影響頭部與聲音

神波刀的優點


非侵入式的治療:
1.無需開顱,故無傷口感染的風險
2.無需麻醉,治療中全程清醒
3.治療後可立即檢視效果

神波刀治療影片:

治療流程


神波刀是一種新的治療原發性顫抖的方式,音波以無創的方式穿過頭顱後針對腦部進行治療。此治療無輻射也無需植入物。高強度超音波會透過磁振造影(MRI)的引導,定位並聚焦於預治療之區域。治療過程中會產生高溫以達到熱治療之需求,有效緩解手部顫抖症狀。磁振造影可以讓醫師於治療中清晰定位治療的區域,並於治療過程中偵測腦中溫度變化。

治療當天,會把患者頭髮完全剃除以避免影響超音波在治療時受到干擾,治療後您的頭髮會自然的生長回來。接著會由醫師進行局部麻醉,安裝治療頭架,並戴上一個有彈性的帽子。頭架是確保治療時您的頭部不能任意移動,彈性的帽子可以確保水可於治療儀內進行循環。

因治療一般約需3個小時,所以會放置導尿管以避免您手術過程中需要去洗手間。您的心跳、血壓、血氧皆會於治療時持續監控。

治療過程中,您會平躺於磁振造影儀內的治療床上。醫療團隊會於控制室內進行操作,此過程中您是全程清醒並可與治療團隊直接溝通。因您的頭部一部份會暴露在超音波治療儀內,而超音波治療儀內的水會進行循環冷卻,因次治療時您會被蓋上被子以保持溫暖。

您的手中會有一個「停止」按鍵,以便您可於治療中隨時停止。醫師會掃描磁振影像來設計治療計畫。

治療中,醫師會一開始採用較低的超音波能量去確認您腦中正確的治療位置,才會使用高超音波能量去進行治療。在治療的區域需要達到夠高的溫度造成微小的燒灼,產生治療效果以降低手部顫抖。治療過程中治療床可能會進出磁振造影儀。

每次給予能量後,醫師會評估您顫抖改善的程度,與確認是否有潛在的副作用。雖然每個人的療效可能會有差別,但您應可在治療過程中以經感受到治療效果。治療最後會掃描磁振影像以評估整體治療狀況。治療結束後頭架會移除並安排讓您休息。

醫師會再通知您何時可以返家,並何時回醫院再做評估。幾日內您就可恢復正常作息。

第一例患者治療影片:

柯子翔 醫師

雙和醫院 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專長
巴金森氏症、其他動作障礙疾病、周邊神經肌肉病變、一般神經科疾病

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 神經內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部立台東醫院 神經科主治醫師
-部立金門醫院 神經科主治醫師

洪千岱 醫師

雙和醫院 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系 助理教授

專長
巴金森氏症、其他動作障礙疾病、周邊神經肌肉病變、顫抖、小腦萎縮

經歷
-臺大醫院 神經部住院醫師/總醫師
-恩主公醫院 神經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亞東醫院神經科 主治醫師
-臺大醫院神經部 兼任主治醫師

羅偉倫 醫師

雙和醫院 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專長
動作障礙疾病手術(巴金森症及 原發性顫抖)-深部腦刺激術、高頻熱凝燒灼手術等。
癲癇手術-顳葉切除術、深部電極植入監測手術、迷走神經刺激術等。
慢性疼痛手術-神經阻斷手術、硬脊膜外神經分離術、背根神經進入區阻斷術、脊髓刺激術。
頭頸部及顏面疼痛手術(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叢聚型頭痛等)-加馬刀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後枕神經刺激術等。
腦腫瘤-膠質瘤、腦膜瘤等。

經歷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臨床研究員
-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住院醫師
-高雄長庚醫院 腦神經外科總住院醫師
-基隆長庚醫院 外科部住院醫師

林明錦 醫師

雙和醫院 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專長
神經急重症加護照護、頭部外傷、出血性腦中風、退化性脊椎病變

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 神經外科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外科部住院醫師

陳嘉泓 醫師

雙和醫院 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專長
腦中風與腦血管疾病、動作障礙、巴金森氏症、慢性偏頭痛肉毒桿菌注射、失智症、周邊神經肌肉病變、經顱磁刺激、一般神經科疾病

經歷
-雙和醫院 神經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衛生福利部恆春旅遊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

若有手抖問題,請利用以下表單與我們聯絡

神波刀-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