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892

2019/02/25 · 作者 / 林慧淳 · 出處 / 康健雜誌 第244期

想好好睡個覺,怎麼那麼難?全台灣有睡眠困擾的人,將近一半!這是個多麼可怕的比率,讓台灣一年吞掉8.8億顆安眠藥,高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台灣簡直就是個失眠之島。

「凌晨4、5點還是完全沒睡意,漫漫長夜,像關在水浸泡至鼻孔下的水牢,就只等著塞下一顆小史,像關不了機的電腦,硬拔去電源強迫關機……。」源於自身的慘痛經歷,作家駱以軍對於失眠的刻畫入木三分。

事實上,和他一樣飽受失眠所苦的人還真不少。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的調查,全台灣10個人當中就有4個人覺得自己睡不好,而2成的人在近1個月之內有失眠困擾,更嚴重的是,有1成的成年人是慢性失眠患者,也就是說,他們夜間輾轉難眠的時間已經長達3個月以上。

睡不著該怎麼辦?許多人的第一個念頭是「吃顆安眠藥就好」,但這樣的藥物速食文化,讓台灣人的安眠藥愈吃愈多,成了另類「亞洲第一」。

台灣人安眠藥用量 亞洲第一、全球第二

自1999年至今,台灣精神醫學專家學者共同主導跨國研究「亞洲地區開立精神科藥物型態(REAP)」,比較中國、香港、印度、印尼、日本、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和泰國等國家的精神藥物處方,在不同角度的研究都發現一個共同現象—台灣開立安眠處方藥物的比率最高。其中,2011年的研究顯示,台灣精神科醫師在治療急性思覺失調症的住院病患時,同時併用苯二氮平類藥物(主要的安眠藥類型)比率高於其他亞洲各國。

多年來參與REAP研究的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沈武典指出,在安眠藥的使用上,台灣不僅是亞洲第一,甚至與國際各國相比,也僅次於智利,位居世界第二,「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沒有改善的跡象,」他搖頭喟嘆。

衛生福利部健保署公布近10年來安眠鎮靜藥品的數據中也可看到,從2008年開立6.8億顆,逐年增加,2017年國人安眠藥用量已高達8.8億顆,10年暴增3成(見圖2);每人年平均用藥量也從183.7顆增至211.4顆。

儘管在政策上,食品藥物管理署將安眠藥列為管制藥品,理應取得不易,但臨床上還是發現許多輕忽濫用的現象。

精神科醫師黃偉俐就發現不少病人已經吃安眠藥1年才求診,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早就跟親友「調藥」。

桃園長庚紀念醫院臨床心理師吳家碩遇過一天要吃7、8顆「白色小藥丸」(Stilnox史蒂諾斯,安眠藥的一種)才能入睡的案例,「其實這些都是誤解藥物功能,根本沒解決睡眠問題。」

不把睡眠當問題 就不會有失眠

失眠是個問題嗎?可能未必。

政治大學心理學系主任楊建銘指出,失眠本就是遠古時代就存在的防衛機制,當人類感到被威脅、不安全時,身體便可能啟動這個保護機制,抑制睡眠調節系統,以提高警覺、避開危險,現代人在壓力下短暫失眠,顯示這個機制並未因演化消失。


(圖1:台灣開立安眠處方藥居亞洲之冠)


(圖2:國人吃安眠藥10年增加2億顆)

失眠小測驗 看看你的睡眠常識對不對?

1如果需要犧牲睡眠來完成工作,哪種選擇比較好?

□熬夜,把工作完成後再睡。

□按時入睡,隔天早起做事。

解答:按時入睡

很多人會抱著「今日事今日畢」的態度,選擇先熬夜做完工作再睡,不過,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蔡宇哲指出,對睡眠最好的選擇,是隔天提早起床工作。因為要維持人體生理時鐘穩定,儘量在固定時間上床睡覺,對於深度睡眠的形成比較有利。且在生理上,有助於修復受損細胞、生成肌肉的生長激素,人體分泌的巔峰期在前半夜,大約是晚上10點到凌晨2點,如果時間到了卻沒睡,分泌量就會大減。

2加班結束,回家途中感覺疲累,哪種選擇比較好?

□在公車上先小睡一會兒。

□撐到回家晚點再睡。

解答:撐到回家晚點再睡

日本睡眠學會理事三島和夫在《24位名醫肯定,最好的休息法》指出,如果在回家的路上睡著,晚上到家後會變得難以入眠,深層睡眠也會減少,導致睡眠品質惡化。蔡宇哲認為,在車上的小憩通常無法熟睡,卻可能導致夜間入睡不易,延後睡眠時間,因此撐到回家後趕快上床睡覺比較妥當。但若是本來有長期睡眠剝奪、睡眠不足的問題,恐怕就顧不得時間長短,得把握時間睡覺了。